冷卻水清洗常見問題

目錄

1. 水垢

水垢是由水中的溶解性離子(如碳酸鹽、矽酸鹽、磷酸鹽和硫酸鹽等)在冷卻水系統中經過蒸發濃縮後生成的。當水離子濃度增加,並且PH值和溫度變化時,這些離子會過飽和,形成如碳酸鈣(CaCO3)、磷酸鈣(Ca3(PO4)2)、矽酸鈣(CaSiO2)、硫酸鈣(CaSO4)等水垢。水垢越厚,冷卻系統的耗電量越高。

1.1 碳酸鹽水垢

在一般使用自來水的冷卻水系統中,碳酸鈣(CaCO3)是最常見的水垢。這種水垢形成於水中碳酸根和鈣離子結合,特別在水的硬度較高時容易產生。

1.2 硫酸鹽水垢

硫酸鈣(CaSO4)水垢通常在使用溫泉水的系統中產生。在溫度低於98℃時,硫酸鈣穩定存在於二水合物形式,但當溫度升高時,水垢會更快速地生成。

1.3 矽酸鹽水垢

矽酸鈣(CaSiO2)水垢常見於使用地下水的冷卻水系統中。當SiO2含量過高,並且水的硬度較高時,這種水垢容易形成。

1.4 磷酸鹽水垢

在加藥系統中,為了抑制水垢形成,常會添加有機磷酸鹽作為抑垢劑。然而,當水溫升高時,聚磷酸鹽會水解成正磷酸鹽(Ca3(PO4)2),進而形成磷酸鈣水垢。

1.5 水垢造成的不良影響

水垢沉積在熱交換器管路內會導致冷卻系統熱交換不良、設備效率降低和電力浪費。水垢厚度越高,換熱損失與耗能量也隨之增加,甚至可能導致設備跳機,影響工廠運行並造成營收損失。

水垢厚度 (mm) 熱交換程度 (BTU / ft² / °F) 換熱損失 (%) 增加耗能量 (%)
0 mm 92.77 0 0
0.3 mm 73.68 21% 10%
0.6 mm 61.12 34% 20%
0.9 mm 52.20 44% 31%
1.2 mm 45.60 56% 42%
1.6 mm 39.52 57% 53%

2. 黏泥 (Sludge)

黏泥是由懸浮於水中的固體物質(如泥沙、塵埃、微生物、腐蝕產物等)沉積形成的污垢。這些黏泥不僅會降低熱交換器的熱傳導效率,還會導致設備堵塞和運行故障。

3. 腐蝕 (Corrosion)

腐蝕通常由水中的溶存氧及其他腐蝕物引起。冷卻水系統中,砂礫、塵埃、水垢等不溶性物質容易在熱交換器表面生成鬆散沉積物,導致垢下腐蝕。這些腐蝕可能會引發點蝕甚至破管,嚴重影響設備壽命。

4. 微生物 (Micro-organism)

冷卻水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細菌和藻類。在補充水中,微生物含量通常較低,但在循環水中,由於蒸發和濃縮,微生物濃度會顯著增加。這些微生物在適宜的溫度(25-45℃)下迅速繁殖,分泌的黏液會結合灰塵、雜質等,形成生物黏泥,進一步降低設備冷卻效率,甚至造成堵塞。

5. 常見問題

Q1: 水垢是否會完全堵塞管路?

水垢積累到一定程度確實會導致管路堵塞,降低冷卻系統的流量和效率。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管路堵塞的預防措施,可以閱讀我們的文章:如何預防冷卻水系統中的管路堵塞

Q2: 黏泥和水垢的差異是什麼?

雖然黏泥和水垢都是冷卻水系統中的常見問題,但黏泥主要是由懸浮物和生物黏液組成,而水垢則是由溶解性離子結晶化形成的。詳情請參閱我們的文章:黏泥和水垢的區別與處理方法

Q3: 冷卻水系統如何避免微生物繁殖?

為了避免冷卻水系統中的微生物繁殖,建議定期進行水質檢測和藥劑處理。詳情請參考我們的文章:如何控制冷卻水中的微生物

© 2024 Yuuhakuchi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