'

洗水塔能省下10%的電費?冷卻水塔清洗
SOP 完整指南

  • #冷卻水知識
  • #水塔管路清洗
  • #潛在耗電主因
冷卻水塔清洗省電效果

洗冷卻水塔如何節省能源?

冷卻水塔長時間運行,內部會積累水垢、黏泥及微生物,這些污染物會導致冷卻效率下降、能源消耗增加,甚至引發管道堵塞、設備故障。定期清洗冷卻水塔是確保其高效運行、延長壽命的關鍵。

冷卻水塔清洗主要有兩種方式:全洗(長循環清洗) 和 側洗(短循環清洗)。選擇適合的清洗方法,不僅能解決當前問題,也能降低長期維護成本。

文章目錄

一、清洗前的準備工作

在開始冷卻水系統清洗之前,準備工作至關重要。徹底檢查設備狀況、測試水質並選擇適當的清潔劑,有助於提高清洗效果並避免清洗失敗。 以下是詳細的步驟前準備說明:

(一)檢查設備運行狀況:

在進行清洗之前,應檢查冷卻水塔系統的所有運行狀況,包括幫浦、水循環系統、冷卻塔內的水位和電力系統的穩定性。確保設備無異常是關鍵, 任何問題都可能在清洗過程中引發故障,甚至損壞設備。

(二)確認水垢類型:

冷卻水系統中常見的水垢主要包括碳酸鈣水垢和矽酸鈣水垢,不同水垢需要不同的清潔劑。可以進行簡單的水垢測試以確認類型:

    測試方法:
  • 1. 將SK-100高濃縮洗管劑按5:1的比例稀釋。
  • 2. 放入少量水垢樣本。
  • 3. 若水垢迅速溶解,則為碳酸鈣水垢;若反應緩慢或無明顯變化,則為矽酸鈣水垢。

(三)選擇適合的清潔劑:

根據水質檢測和水垢測試結果,選擇對應的清潔劑。針對碳酸鈣水垢,建議使用SK-100高濃縮洗管劑;對於矽酸鈣水垢,可選用 SK-199 矽質水垢 洗管劑,以達到最佳清潔效果。

(四)確認清洗設備與安全防護:

在清洗過程中,由於使用化學清潔劑,安全防護措施必不可少。操作人員應佩戴防護眼鏡和橡膠手套等裝備,以防止化學藥劑對皮膚或眼睛造成損害。此外,清洗設備需在清洗前進行檢查,以避免因機械故障影響清洗效果。

二、冷卻水塔清洗步驟詳解

(一)初步清潔

在冷卻水系統清洗的第一步,必須先清理系統底部水槽內的泥沙、藻類及腐蝕污垢。這些雜質如果不及時清理,會影響系統內的水流效率,導致設備 運作不順暢甚至引發故障。首先將底部廢水徹底排出,這個步驟能有效避免污垢在清洗過程中被重新分布至其他部位,提升清洗效果。

常見問題:許多操作員跳過或簡化這個步驟,認為泥沙對系統影響不大,但實際上這些物質會阻塞管道,減少水流量,導致清洗效果打折扣。

(二)注水與添加滲透劑

當排除水槽中的廢水後,需重新注入乾淨的水至冷卻水塔的循環水位,並關閉補給水。此時,加入SK-131滲透劑,該滲透劑能有效滲透進有機黏泥, 將其分解並剝落,防止在清洗過程中這些物質阻塞管道。這個步驟非常重要,因為滲透劑能夠確保後續的酸洗劑能直接接觸到水垢,不會因為黏泥而 減少清洗劑的效果。此時可使用 SK-135 消泡劑控制泡沫量,避免泡沫過多影響清洗效率。

常見問題:忽略黏泥的處理,直接進行酸洗,導致黏泥阻塞管道,酸劑無法充分發揮作用,最終需要再次清洗。

(三)使用酸劑進行主清洗

此步驟是清洗過程的核心,是水垢組成使用合適的管路清洗劑進行水垢的酸洗。根據水垢類型與厚度,需按照總水量的 6-10 %比例分批加入清洗劑。 並且要密切觀察水垢的分解狀況。當水垢開始溶解,會產生泡沫,此時可使用SK-135消泡劑控制泡沫量,避免泡沫過多影響清洗效率。

(四)即時了解目前清洗水質

在酸洗過程中,建議每隔10-15分鐘使用水垢測試劑 SK-111 監測水垢的溶解進度。如果測試結果顯示清洗劑呈草綠色,則需再次補充新酸液,直到 清洗劑呈現黃綠色並保持 10-15 分鐘不變,這表示管道內的水垢已經清除乾淨。

常見錯誤:許多操作員在水垢未完全溶解的情況下就停止清洗,導致設備運行效率下降,後續仍需再清洗一次,增加成本。

(五)中和與廢水排放

清洗完成後,必須使用中和劑將管道內殘留的酸液中和,以避免對系統造成腐蝕。中和後的廢水應當妥善排放,並檢查冷卻水設備如 Y 型過濾器、 噴水盤是否有不溶物阻塞,必要時拆解清理。最後,將清水重複循環,直到水質清澈並維持在 pH7 左右。

常見錯誤:忽略中和處理會導致管道內部長期暴露在酸性環境中,加速設備的腐蝕,尤其是對老舊設備影響更大。

解決泥沙與藻類的沈積物清洗,清潔與保養藥劑首選「潔必達」。

三、冷卻水塔清洗後的檢查

1. 檢查冷卻系統的高壓狀態

清洗後,高壓表的讀數是判斷系統是否清潔的重要指標之一。高壓通常是冷卻水塔系統運作時的關鍵參數,任何異常高壓數值可能表示清洗效果不佳, 或是系統內仍有水垢或其他阻塞物。您可以依據不同設備的正常高壓範圍來進行對比,例如:

  • 冰水機高壓表:清洗完成後,高壓值應回復至正常範圍。如果高壓仍然過高,可能需要再次檢查冷卻水管路中的清洗狀況。
  • 落地式箱型冷氣系統:手感測試冷卻液體銅管的溫度。當手感溫度約為 35℃ 至 40℃ 時,代表管路清洗完成且正常運作。

2. 測試水質中和程度

清洗後,水質的中和處理同樣至關重要。使用清洗劑後,系統內的酸性物質可能對設備造成腐蝕,為此,必須使用中和劑來調節水質,並確保水質恢復 至中性(pH值在7至9之間)。檢查水質的中和狀態應該包括:

  • pH值測試:使用pH測試紙測試水質,確認已經達到弱鹼性或中性狀態。當水質達到pH7至9之間,意味著系統內的酸性殘留物已經被完全中和。
  • 清水循環測試:在系統內循環乾淨的清水,並排出廢水,直到水質清澈且穩定在中性狀態。

3. 檢查Y型過濾器及噴灑裝置

清洗過程中,設備內部的Y型過濾器以及噴水桿盤可能會因為清除水垢而被阻塞。這些設備需要在清洗後仔細檢查,以確保沒有殘留的水垢或污物堵塞 管路,具體檢查步驟包括:

  • 拆解過濾器:取下Y型過濾器並進行清洗,排除過濾網上的所有阻塞物。如果過濾器過於髒污,建議更換過濾網。
  • 檢查噴水桿盤:檢查噴水裝置,確保噴孔沒有被污垢堵塞,噴水正常,保證水流均勻。

四、冷卻水塔清洗流程重點回顧

1.準備階段

  • 檢查設備運行狀況:檢查幫浦、水循環系統、水位及電力系統的穩定性。
  • 確認水垢類型:使用SK-100高濃縮洗管劑測試水垢,判定為碳酸鈣或矽酸鈣水垢。
  • 選擇合適清潔劑:依據水垢類型選擇適當的清洗劑(如SK-100或SK-199)。
  • 確認清洗設備與安全防護:檢查清洗設備,佩戴防護裝備以確保操作安全。

2.清洗步驟

  • 初步清潔:清理系統底部泥沙、藻類及腐蝕污垢,徹底排出廢水,避免再次沉積。
  • 注水添加滲透劑:注入清水至循環水位並關閉補水,加入SK-131滲透劑和SK-135消泡劑。
  • 酸洗:使用合適濃度的酸劑清洗水垢,視水垢厚度分批添加清洗劑,使用消泡劑控制泡沫。
  • 監測水質:每10-15分鐘使用水垢測試劑檢測酸洗進度,確保徹底去除水垢。

3.中和與廢水排放

  • 使用中和劑中和殘留酸液並妥善排放廢水,檢查Y型過濾器和噴水裝置是否有阻塞。
  • 確認水質穩定在中性(pH 7),再進行清水循環。

4.清洗後檢查

  • 檢查高壓狀態:確認高壓表讀數是否恢復正常,檢查冷卻液溫度。
  • 測試水質中和程度:使用pH測試紙確認水質在中性或弱鹼性範圍。
  • 檢查Y型過濾器和噴水桿盤:清洗Y型過濾器、確保噴水孔通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