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卻水塔清洗全攻略:解析6大原因+5步驟
本篇將帶你了解冷卻水塔清洗原因、全洗與側洗差異, 解析5大冷卻水塔清洗步驟,分享冷卻水塔用什麼清洗好, 避免冷卻水塔細菌滋生、延長設備壽命。
在冷卻系統持續運轉的環境下,管路與水盤會不斷累積 水垢、黏泥、藻類、生物膜及雜質。
若未定期清洗,不僅會造成 散熱效率下降、冰機高壓警報、耗電增加,甚至可能導致 設備腐蝕、破管與細菌滋生。
本篇將依照實務現場的順序,帶你深入了解:
1. 冷卻水塔 必須清洗的 6 大原因
2. 全洗 vs 側洗差異(什麼情況要做哪一種)
3. 如何判斷水垢種類(影響清洗方案)
4. 8 大標準清洗步驟(含藥劑比例與檢查方法)
5. 如何判斷清洗是否完成(改善效果觀察)
6. 冷卻水塔用什麼清洗效果最好?
透過完整教學,你將能用最安全、最高效的方式完成冷卻水塔全系統清潔,
並避免因清洗錯誤造成設備損壞。
冷卻水塔若沒有定期清潔,細菌、藻類、水垢與黏泥會在系統中快速累積,不只影響散熱效率,還可能造成健康風險與設備損壞。本段會帶你了解為什麼冷卻水塔「一定」要定期清洗。
根據《臺北市營業衛生管理自治條例第 6 條》,中央空調冷卻水塔設備,每半年應定期清洗消毒一次以上。不僅是臺北市,包含臺南、臺中等縣市皆對於營業場所的冷卻水塔有相關的清洗條例規
冷卻水塔清洗不僅關係到營業場所中央空調的運作,對於工廠、科技業、食品與飲料產業、資料中心等行業也有著深遠影響。以下將為大家解答,為何冷卻水塔清潔應該受到高度重視。
冷卻水塔潮濕、溫暖的環境就像「隱形的細菌溫床」,其中最令人頭痛的莫過於「退伍軍人菌」。冷卻水塔如果長時間未進行清潔,內部將容易形成有機物質和生物膜,提供退伍軍人菌豐富的生長養分和生存條件,使得退伍軍人菌在裡面大肆繁殖,並隨著細小水霧擴散到空氣中。 一旦人們吸入這些含菌水霧,可能引發「退伍軍人症」,伴隨發燒、咳嗽、呼吸困難、腹痛,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因此,強烈建議定期進行冷卻水塔清洗,以守護健康。
此外,為了達到更有效的預防效果,我們建議每隔 7-10 天,將能穩定高效殺滅水中的菌類及藻類的「特效殺菌滅藻劑」(非氧化性)、「氯錠」(氧化性)搭配投入水塔系統中進行循環清潔。透過這樣的雙重防護措施抑制細菌和藻類生長,大幅降低退伍軍人菌帶來的健康風險。
冷卻水塔在長期循環運作下,如果沒有定期清潔保養,容易增加藻類和微生物生長並在水管內形成厚厚的生物膜。隨著時間過去,還有冷卻水中懸浮的泥沙、塵埃、腐蝕產物,與微生物產生的黏液結合在一起,最後形成黏泥堆積物,累積於管道內壁。 此外,冷卻水塔在運作時會與外部空氣接觸,以熱交換來散熱,這個過程中有一部分循環水會蒸發消失,系統同時需要補充新水來維持水量。
然而,水中的礦物質離子(如碳酸鹽、硫酸鹽、矽酸鹽和磷酸鹽等)並不會隨著水分一起蒸發,而是逐漸累積並濃縮。隨著濃度不斷攀升,這些離子最終會達到飽和狀態,形成堅硬的水垢和結晶沉積物,牢牢附著在冷卻水塔的管壁和熱交換器表面上。 上述提及的物質皆會導致水流通道變得狹窄,影響金屬設備的熱傳導效果,使熱交換器無法有效運作、導致熱交換效率下降,進而影響整個冷卻系統的運作效能。
冷卻水塔長期使用會累積泥沙、水垢和微生物、青苔等雜質,這些懸浮物容易在熱交換器表面形成鬆散的沉積物、造成腐蝕。當這些沉積物黏附在冷凝器銅管上,可能引發電位差不平衡(類似於原子之間搶奪電荷的「小戰爭」),進而造成點蝕(小而深的腐蝕現象),甚至可能導致銅管破裂。不僅如此,青苔死亡後的腐敗殘渣會轉化為有機酸,進一步形成酸性腐蝕,亦會對設備造成嚴重的損害。
適時進行冷卻水塔保養可以省電費支出。原因是當冷卻水塔因水垢問題導致堵塞後,主機也會因為散熱不佳,需要耗費更多能源維持運轉,導致電費大幅增加。 根據經濟部節能標竿案例指出,定期維護冷卻水塔可以提升散熱效果,降低 6-10% 之主機電量。保守以 8% 估算,每年可減少空調主機之耗電量為=11,578 度/年X0.08 ≒ 926 度/年。 想實際了解究竟節約多少用電量、電費、節能率的讀者,可以透過經濟部指導網站輸入冷卻水塔清洗前的「總用電量、空調耗電占比、水塔出水溫度、外氣濕球溫度、平均電價、改善投資費用」相關資訊,計算效益結果。
定期清洗冷卻水塔不僅能提升設備運行效率,還有助於節省電費和減少碳排放。同樣根據經濟部節能標竿案例指出,定期維護冷卻水塔可降低空調主機約 6-10% 的耗電量,在提升設備效率的同時,間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。 且定期清洗能有效延長冷卻水塔的使用壽命,減少設備故障更換的頻率。亦能有效降低設備更換過程中,製造、運輸等環節產生的大量碳排放。這不僅是維護設備,更是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。
若未定期清洗冷卻水塔,可能會造成生物膜堵塞管路、阻礙水流,甚至使內部支撐結構變形或損壞。嚴重時可能導致整個系統停機,需要額外花大筆維修費用來更換零件或進行大修。 另外,若未定期清理導致冷卻水塔內部結成過多的堵塞物質,後續可能需要使用比原本更多的化學藥劑來清洗,如高濃縮洗管劑(冷卻水塔清洗劑/酸洗劑)、水垢軟化劑,同樣也會增加金錢支出。
考量環保與經濟效益,我們建議每年使用高效專業的高濃縮洗管劑(酸洗劑)進行一次全系統清洗。若為使用地下水或是 ppm(每百萬克水中所含的礦物質克數)超過 200 的水質較硬地區(如雲嘉南、高雄),容易造成矽化物結垢、形成堅硬難洗礦物質水垢,我們會建議採用矽質水垢洗管劑(地下水專用酸洗劑),以維持冷卻水塔的最佳運轉狀態。
冷卻水塔清洗主要分為全洗(全系統清洗)與側洗(局部清洗)。選對清洗方式不僅能恢復冷卻效率,也能降低主機高壓、減少耗電與長期維修成本。以下將帶你快速判斷什麼情況該做全洗、什麼時候做側洗。
快速看懂「全洗(全系統清洗)」與「側洗(局部清洗)」的差異。
不知道哪裡髒 → 做全洗;已確認特定堵塞位置 → 做側洗。
| 項目 | 全洗(全系統清洗) | 側洗(局部清洗) |
|---|---|---|
| 清洗範圍 | 整套冷卻水塔系統:水槽、管線、冷凝器、熱交換器全面清洗 | 冷凝器/熱交換器等局部零件短循環清洗 |
| 清洗時間 | 較長,屬大型保養 | 較短,適合排程有限者 |
| 洗管劑用量 | 依系統總水量計算,藥劑使用量較多 | 依局部循環水量計算,藥劑用量較少 |
| 清潔效果 | 徹底清除水垢、黏泥、生物膜,恢復最佳效率 | 改善局部堵塞,對整體效率提升有限 |
| 適合情境 |
・冷卻效果普遍下降 ・不確定汙垢集中位置 ・很久沒清洗,想完整恢復全系統效率 |
・已有明確堵塞位置 ・停機時間非常有限 ・作為全洗之間的補強清洗 |
| 長期成本 | 可大幅降低電費與維修風險,整體最省 | 短期便宜,但長期電費較高,維修風險大 |
全洗是針對整套冷卻系統進行「全面性」的大規模長循環清洗。清洗前會將水塔排放至 可循環水位(最低能啟動循環幫浦的水位),再加入專用洗管劑(酸洗劑),讓藥劑在整個系統內循環溶解水垢與黏泥並帶走沉積物,使冷凝器與管路恢復最佳效率。
側洗是局部短循環清洗,主要針對冷凝器/熱交換器等單一區域進行藥洗。將洗管劑倒入清洗桶後啟動局部循環,可快速溶解除冷凝器管內的汙垢、黏泥與沉積物。
選擇全洗或側洗取決於汙垢位置、設備狀況與停機時間。若冷卻效果普遍下降、未確定汙染範圍,或超過半年未清洗,建議進行全洗以恢復系統效率。
若堵塞位置明確、停機時間有限、或只是作為定期保養間的補強,則可選擇側洗。是否需停機與使用何種方式,應由具有經驗的技術人員依現場狀況判斷。
不同種類的水垢要用不同方式處理,弄錯反而會越洗越糟。本段會教你如何自行判斷水垢類型,並選擇對應的清洗方式或藥劑。
準備一個乾淨的容器,例如寶特瓶或塑膠杯,先倒入約五份水,再加入一份洗管劑( 比例約 1:5,接近 15% 濃度 )。搖勻均勻即可使用。建議先加水後加藥,以免濃度過高造成飛濺。
取一小片從冷卻水塔或管路上取下的水垢樣本,放入剛配置好的稀釋液中,讓樣本完全浸泡。 靜置約 5~10 分鐘觀察反應。【 小技巧:如果手邊有手電筒,從容器底部或側邊照射,可以更清楚看到氣泡產生與溶解速度。
若出現大量氣泡並快速溶解,代表是以鈣為主的碳酸鹽水垢;適用 SK-100 高濃縮洗管劑清洗冷卻水塔 若反應變慢、氣泡減少、水垢仍殘留,則表示其中含有較多矽酸鹽或其他非鈣成分,屬於較難清除的特殊水垢。
以下為標準的冷卻水塔系統清洗流程,每個步驟需依照順序執行,以確保藥劑反應完整、系統安全無誤。 在清洗冷卻水塔之前,務必先檢查設備是否出現鏽蝕、裂縫等異狀,並評估設備壽命有無破管風險,避免清洗時加劇設備的損壞。
⚠️ 特別提醒,清洗水塔時務必穿戴防護裝備,避免化學藥劑對人體造成危害。
在清洗冷卻水塔之前,若水塔位於室外,首要步驟是清除冷卻水塔底部堆積的黏泥、藻類及腐蝕性污垢等雜質。建議使用冷卻水塔專用的水垢軟化劑浸泡 2-7 天,有效軟化頑固水垢,並將雜質與底部廢水徹底排放乾淨,避免在後續清洗過程中,擴散至其他部位,導致管道阻塞,進而影響整體清潔效果。
📌若側洗範圍冷凝器、熱交換器位於室內,可視實際情況直接進行清洗。
清理完成後,注入清水至系統內最低能啟動循環幫浦的水位,並關閉補給水。維持穩定水量供藥劑均勻反應,避免過度稀釋影響效果。
在完成冷卻水塔水槽的初步清洗後,需進行系統管路內部黏泥的預處理。
此步驟可確保後續酸洗程序能直接作用於水垢,提高整體清洗效率並避免因黏泥堆積造成的阻塞。
1. 加入消泡劑
消泡劑加藥比例:100RT加入500c.c.消泡劑。依照設備容量將消泡劑均勻加入系統,預防後續清洗產生大量泡沫影響水流穩定度與清洗反應。
2. 加入滲透劑並進行循環
滲透劑加藥比例:100RT加入2000c.c.滲透劑。依設備容量將滲透劑均勻加入系統,啟動循環 5–10 分鐘,使黏泥充分軟化與剝離,確保酸洗劑能直接接觸水垢。
完成此預處理程序後,即可進入酸洗除垢階段。
酸洗是冷卻水塔清潔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。如不確定水垢性質(從現場環境取得水垢),先利用高濃縮洗管劑(酸洗劑)來分析水垢類型。
接著分批加入冷卻水塔總水量相對應比例的洗管劑(酸洗劑),並根據產品使用手冊設定冷卻水塔運轉清洗時間,讓洗管劑(酸洗劑)與水垢充分接觸。
由於酸洗過程中水垢分解亦可能產生大量泡沫,這不僅影響清潔效果,也可能造成運轉異常。此時可再添加適量的消泡劑來抑制泡沫。
📌 特別提醒,由於進行水塔清洗時無法事前精確評估水垢累積程度,一次倒入過量酸性清洗劑可能造成管路腐蝕,建議分批添加以降低風險。
若使用SK-199矽質水垢洗管劑無需進行此步驟。投入洗管劑後,每隔 10-15 分鐘取一些正在循環的酸液,與水垢酸洗判斷劑一同裝入透明塑膠容器中觀察顏色變化。 除此之外,亦可透過觀察,冰水機高壓表來確認是否清洗完成,若高壓過高則需要再次檢查、清洗。若為落地式箱型冷氣系統,則可以手感測試液體銅管溫度來評斷(約 35-40°C 為正常值)。 酸洗過程會產生氣泡與二氧化碳,如泡沫過多,可再少量補充消泡劑。
📌 特別提醒,若未等待水垢完全溶解就停止清洗,除了會導致清洗效果不佳,甚至有可能需要重複清洗、造成洗劑浪費,進而增加額外的時間與成本。
確認冷卻水塔中的水垢已清洗乾淨後,需要加入中和劑來平衡水塔內的 pH 值。這個過程需要分次慢慢加入,並讓水在系統中循環 10-20 分鐘,確保 pH 值穩定在 7-9 之間,接著持續循環30分鐘,避免金屬件受蝕。接著排出已中和污濁廢液,重複注水、循環、放水直到水質清澈。將冷卻水盤注滿到正常水位,重新啟動主機。
📌 特別提醒,若未妥善執行中和處理,酸液將持續侵蝕管壁,造成管路破損、降低設備壽命。此外,若排放的廢水 pH 值未介於 6-9 的法定標準,根據《水污染防治法》可能面臨罰鍰,對企業形象與營運成本都將造成不小的影響。
再次確認高壓表讀數、冷卻液溫度、水質是否正常。仔細檢查噴水桿盤和 Y 型過濾器是否還存有雜質,避免二次堵塞,確保設備順利運轉。
清洗結束後,將現場周圍藥液與殘水清理乾淨,將使用過的化學藥劑空桶分類回收,不得隨意丟棄或重複裝填。最後記錄清洗日期、水質 pH 與藥劑用量,作為下次定期保養的參考依據。
定期清洗冷卻水塔是維持設備高效運作、延長壽命的重要關鍵。選擇高效、可靠的洗管劑(酸洗劑)與輔助劑能快速分解水垢、去除沉積物,並有效防止管道腐蝕,不僅能提升清洗與保養工作效率,還能大幅提升清洗效果。讓每一次清洗都事半功倍,輕鬆完成設備保養工程!
潔必達是販售冷氣、冷凍及空調循環系統清潔產品的專業品牌,我們的使命是解決水垢、銹蝕及青苔問題,同時減少能源消耗、碳排放,保護環境,提供不同水質的管路清洗解決方案:
潔必達高濃縮洗管劑(酸洗劑)專為頑固水垢而設計,能迅速溶解並清除銅、鐵金屬管路組件所附著的碳酸鹽和非碳酸鹽水垢。加上內含的腐蝕抑制劑能降低金屬管路的腐蝕率,可有效提升設備的熱交換效率,恢復水塔的最佳效能、延長系統運行壽命。
潔必達矽質水垢洗管劑(酸洗劑)專為採用地下水、位於硬水地區的冷卻水塔設計,能有效分解管道中堆積的矽酸鹽(如矽酸鈣、二氧化矽)水垢,深入滲透並快速崩解頑固結構。同時含有腐蝕抑制劑,降低金屬管路的腐蝕率,確保設備穩定運作,使系統恢復熱交換效能、延長使用壽命。
冷卻水塔清洗時建議可以搭配其他輔助清洗劑,達到全面清潔與維護的效果。潔必達提供以下清洗輔助產品,讓清洗過程更加高效、安全:
酸洗後,平常保養也需要使用特效殺菌滅藻劑(非氧化性)or 氯錠(氧化性)來維持乾淨水質,一次打擊異養菌、鐵細菌、還原菌、真菌及藻類,滅除多種類型的微生物、快速控制菌藻繁殖,避免細菌、退伍軍人菌的滋生。